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
原标题: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,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,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科技创新靠人才,人才培养靠教育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内在一致、相互支撑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,为高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高校作为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交汇点,既是基础研究主力军、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,又肩负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重要任务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要求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,加快科技创新的关键性突破,产出更多原创性、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。面对科技革命的新趋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的新要求,加快优化高校学科设置、人才培养模式,提升高校整体办学质量和科技创新效能,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,塑造更突出的新动能新优势。
学科专业是高校办学水平、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。高校须不断优化学科设置,强化学科专业的有计划布局、有组织建设,立足服务国家、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,统筹基础学科、新兴学科、交叉学科建设,使学科专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。对高校而言,执行好由高校牵头的重大科技任务,综合行业区域因素布局重大科技平台并组建联盟,促进科学问题、技术难题的集智攻关,是加快落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蓝图的重要举措。近几年,上海加快推进“基础研究先行区”建设,引导高校科研团队挑战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课题,支撑高校在高端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光电芯片等重点领域产出引领性成果。
重视基础研究,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结合,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所占比重,完善科研管理机制,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抓住源头原理,在研究中提炼出理论问题、探索出科学规律。坚持将基础学科作为科技创新的根基,围绕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和“无人区”主动布局、超前引领,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,从源头、路径、方法等方面增强各个领域的创新动能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动态更新学科专业目录和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,有条件的高校加快进入量子科学与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气候变化、资源循环利用等应用领域,借鉴新农科专业建设经验,加快制定完善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文科专业指南和课程体系。
科技创新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,人才链是衔接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的关键主体。推进创新人才的全过程培养、全链条发展,高校首先要把紧缺领域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,合理扩大理工农医学生培养规模,做好未来技术学院、现代产业学院、卓越工程师学院布局,加快人工智能、芯片、双碳、种业等战略领域人才超常规培养。深化产教融合,探索高层次人才“订单式”培养,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度参与产业实践。深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,探索大中小一体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统筹推进拔尖人才的选拔、评价、保障,引导学生培养科学兴趣,从小呵护他们的好奇心、探索欲。
此外,应发挥产业、平台、项目对人才的吸引集聚和锻炼培养功能,高校可与龙头企业、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,构建“产业+人才”“平台+人才”“项目+人才”的融合发展模式,注重在骨干人才中发现“科技帅才”,使产才融合的孵化器、产业园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聚集地,形成激发人才活力、营建创新氛围的良好局面。鼓励高校科研工作者到产业一线从事国家科技工程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,致力于工程实践中的重大突破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壮大赋能、未来产业循环迭代,把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,以创新效能整体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。比如,位于安徽合肥的“科大硅谷”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体系,重点打造以企业和高校院所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,推动科技攻关、成果转化、企业孵化、产品迭代等创新全链条贯通,实现了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和人才会聚的深度融合。
(作者:张卫国系西南大学党委书记,王进军系西南大学校长)
来源:光明日报
标题统筹推进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体制机制——体改革
统筹推进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路径与意义
一、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协同发展的逻辑基础
1. 教育的基础性作用
教育是科技和人才发展的根基,通过培养创新思维与高素质人才,为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。例如,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场所,更是基础研究的核心阵地,如中国高校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性研究,直接推动了技术进步。
2. 科技的动力引擎功能
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赋能教育(如智慧教育平台、虚拟实验室)和产业升级(如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),同时为人才提供实践平台。2025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目标已提升至2.8%,但基础研究占比(约6%)仍低于发达国家(15%-20%),需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。
3. 人才的核心枢纽地位
人才是教育成果的体现和科技创新的主体。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超600万人年,但顶尖科学家占比不足0.1%,且存在学科结构失衡问题(如芯片、高端装备领域人才缺口超30万)。
二、当前协同发展的主要瓶颈
1. 教育体系的结构性矛盾
- 资源配置不均:中西部生均教育经费仅为东部60%,乡村教师流失率年均达5%。
- 评价机制滞后:60%以上高校仍以论文数量为教师主要考核指标,产教融合课程覆盖率不足40%。
2. 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
- 企业研发支出占比76%,但基础研究投入仅占6%(美国为17%),导致原始创新能力不足。
- 科技成果转化率约30%,低于发达国家60%-70%水平,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覆盖率不足20%。
3. 人才政策的系统性问题
- 人才评价“四唯”倾向(唯论文、职称、学历、奖项)仍普遍存在,长三角地区跨省职称互认仅覆盖30%专业领域。
- 高端人才流失率超17%,人工智能等领域海外人才
相关问答
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题目有哪些?
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“有教无类”、“经邦济世”的教育观,“因材施教”、“启发式”的方法论、注重童蒙、启蒙教育。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,...
【艺术小人才比赛(绘画)一般会是什么题目】作业帮
[最佳回答]《太阳》《梦》《爱》《希望》《树》《成长》……虽然都很老套了不过我觉得反正这些主题永远都不会过时啦( ̄▽ ̄")好吧我自认以上题目都很糟糕…...
载文指出:“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,在现代...
[最佳回答](1)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优先发展教育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,调整、优化产业结构...
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,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()...
题目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,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()作用,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.A.超前性指导性B.根本性基础性C.先导性全局性答案解析...
人才工作会会议标题?
1用好现有人才,稳住关健人才。2吸进急需人才,储备未来人才。3时代呼唤人才,人才推进事业。4尊重劳动,尊重人才,尊重知识,尊重创造。5解放思想,解放人...
“天才”与“人才”作文_作业帮
题目“天才”与“人才”作文答案解析结果1“天才”与“人才”人们常把一些智力超众的人称之为“天才”、“神童”。然而,托尔斯泰曾说过:“天才的十分之...
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对吗、?_作业帮
题目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对吗、?答案解析结果1人属于动物,因为人的教育较先进于动物,人才发展到现在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对...
祝一座学校培育出更多人才的成语有哪些?_作业帮
[最佳回答]桃李满天下
内容是山东人才网对200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_作业帮
作文(60分)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照要求作文。《中国教育报》曾刊发过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新闻,标题是“有责任感的毕业生求职最受欢迎”,内容是山东人才网对200家用人...
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什么经济题目?
从事生产经营,产品研发的人,都是培养经济题目。从事生产经营,产品研发的人,都是培养经济题目。